在杭州某二手电动车交易市场,原本冷清的摊位突然变得热闹起来。据央视财经报道,2025年上半年,闲鱼平台上的二手电动车挂牌量激增近1000万台,较去年同期暴涨420%。这些曾经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外卖神车",如今正以低至4折的价格被抛售。
这背后,是外卖行业补贴战的落幕和骑手群体的集体退场。
2025年7月5日,美团与饿了么展开史上最大规模补贴大战,单日订单量突破2亿单,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这场由"满25减21""满18减18"等无门槛大额券引发的狂欢,最终被市场监管总局紧急叫停。
7月18日,三大平台被约谈,要求规范促销行为,杜绝不正当竞争。政策收紧立竿见影。补贴终止后,外卖订单量迅速回落至日均1.5亿单,行业利润率压缩至3%以下。一位来自广州的骑手向记者展示了收入对比:"补贴期间每天能跑80单,收入超800元;现在每天拼死跑50单,收入还不到500元,还要承担电动车折旧和充电成本。"外卖行业的剧变直接冲击了骑手群体。2025年初,全国骑手数量激增至1200万人,但随着补贴退潮,大量骑手选择离场。
闲鱼数据显示,仅上半年平台新增二手电动车挂牌量达987万台,成交均价从6500元跌至4200元,部分"微瑕外卖神车"甚至低至4折抛售。
- 零工经济再就业:部分骑手转向快递、网约车等领域。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2025年快递行业新增从业人员中,30%来自外卖骑手群体。 - 技术门槛制约:45%的骑手因缺乏技能培训,被迫从事保安、搬运等低薪工作。在北京某物流园区, former骑手老张无奈表示:"除了送外卖,我啥也不会。" - 资产贬值陷阱:许多骑手为购车背负分期贷款。杭州骑手小王算了笔账:"车价6800元,分期12个月,每月还款650元。现在车只能卖2000元,等于白送了4800元。"这场行业剧变正在重塑二手电动车市场格局。原本以个人通勤为主的交易场景,突然涌入大量专业配送车辆。这些车辆普遍存在电池衰减严重、改装痕迹明显等问题,导致买家望而却步。- 电池健康度成硬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纯电动车三年电池衰减率普遍超过15%,更换成本高达2万元。而多数车企仅对首任车主提供三电终身质保,二手买家无法享受。 - 政策限制雪上加霜:内蒙古、浙江等地陆续出台新规,要求电动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登记上牌。许多改装过的外卖车辆因无法通过年检,沦为"僵尸车"。 - 翻新产业链滋生:在河北邢台、江苏无锡等地,出现了专门翻新外卖电动车的地下工厂。这些车辆通过更换外壳、篡改里程表等手段伪装成"准新车",流入市场后引发多起安全事故。
面对这场行业危机,政府和平台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2025年1月,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印发《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指南》,明确要求建立"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回收网络。
- 平台应急响应:闲鱼于7月28日推出"闪购"专区,对上架车辆进行电池健康度检测,并提供90天质保。同时试点"以租代售"模式,允许骑手将车辆出租给新入行者,租金直接抵扣购车款。 - 技术迭代倒逼:比亚迪2025年推出的第二代刀片电池将充电时间缩短至7.5分钟,续航里程提升至800公里。这一技术突破导致2024年款车型瞬间贬值30%,加速了老旧车辆淘汰。 - 地方试点先行:浙江岱山县建立渔船废旧电池回收体系,通过"公益组织批量购入—渔民以旧换新—统一无害化处理"的模式,每年减少100余万节电池入海。这种"微循环"模式正在向外卖行业渗透。当1000万台二手电动车涌入市场,一场关于资源循环与产业升级的博弈才刚刚开始。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能否彻底改变行业格局?闲鱼的"闪购"模式能否重建市场信任?更关键的是,当政府推动的电池回收体系全面落地,这些曾经的"城市动脉"能否真正实现绿色重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外卖行业的兴衰折射出中国互联网经济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回归的转型阵痛。那些被遗弃在角落的电动车,既是行业泡沫的见证者,也是产业升级的铺路石。
未来十年,随着技术迭代和政策完善,它们或许会以另一种形式——比如储能设备、共享出行工具——重新融入城市生活。而这一切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太平洋海底那根闪烁的量子光纤里,或者在某个不起眼的电池回收车间中。
力创配资-如何用杠杆炒股-配资公司官网网站-五倍股票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