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发生的珍宝岛事件,是中苏关系破裂的开始。从那以后,两国关系迅速恶化,从表面上的友好兄弟国变成了势不两立的敌人,双方关系十分紧张。但实际上,珍宝岛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苏联在那之后在边界上制造冲突、动用武力的事情多了去了,像塔斯提事件、八岔岛事件、铁列克提事件等等,都是比较出名的。
塔斯提风波
1969年6月10日发生了塔斯提事件,这次冲突让中国的女牧民孙龙珍不幸中枪身亡,所以大伙儿也管它叫“孙龙珍事件”。
一开始,苏联边防军跑到中苏两国边界线有分歧的地方,去干涉中国牧民放牧。因为中苏两国的国界线划定问题,长久以来一直争论不休,所以当时两国边界有好多这样的有争议的地方,塔斯提河边的巴尔鲁克山就是其中一个。
另外,在当地之前,有个大情况就是好几万边境的老百姓跑到苏联去了,还带走了好几十万头牲畜,结果好多地都没人种了。有的县和公社都快没法运转了。为了不让边界那块地方变成没人管的荒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它的直属单位就调了差不多2万名职工和干部,组成工作队,去指定的边界地方做“三代”的事儿。这个“三代”啊,就是说帮人种地、放牧和管理。
等这部分生产工作稳定下来,兵团工作组就会把它交给当地政府和老百姓。那时候,29岁的孙龙珍是农九师代牧团的一员,她平时的工作就是巡逻放哨和放羊。
那时候,她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却看到苏联军人不讲理地干扰中国牧民的放牧,还抓了一个中国牧工想要带走。孙龙珍不顾自己的安全,和其他牧民一起上前跟他们讲道理。虽然边防战士还没到,中方这边人少势弱,但大家没有一个愿意退缩的。
就在中国边防战士快要到达的关键时刻,苏联士兵突然开始射击,其中一发子弹击中了孙龙珍的胸口。大家拼尽全力把她从草地上抬回来时,孙龙珍已经没了气息,鲜血染红了衣服,她肚子里的孩子还在动。
看到这一幕,刚刚到达的中方边防士兵们气愤极了,排长李永强带着大家勇敢地反击,当场打死了六名苏联士兵。局势得到了一些控制,事件没有再进一步升级。
孙龙珍英雄和“小白杨”边防站
第二天,中国政府严厉谴责了对方侵犯领土、故意挑起暴力冲突的行为,同时,被绑走的牧工也在当天被安全送回家。孙龙珍的遗体被安置在附近的塔斯提河边。过了四天,兵团党委追认她为中共正式党员。又过了两个月,她被追授“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
到现在,她献身的那片地方已经建起了烈士陵园和纪念馆。1974年,新疆军区也在附近设了个边防哨所,这个哨所离孙龙珍烈士的墓不远,它们互相望着,一起守护着咱祖国的边境。
这个塔斯提哨所,其实就是大家常说的很有名的“小白杨哨所”。
八岔岛风波
八岔岛在黑龙江省的同江市,紧挨着黑龙江主航道中国这边。1969年7月8日,苏联边防军开着巡逻船上了这个岛,跟咱们中国的民兵打了起来,这事儿就是有名的“八岔岛事件”。
那天早上,两艘巡逻艇载着苏联人靠近了八岔岛。看到一群苏联人,包括拿着枪的边防军人上了岛,很快就有好多中国民兵上去阻拦。
看到中方人多,苏方先开枪吓唬,按照规矩本应先两次鸣枪警告无效后才能反击,但中国民兵没这么做,苏方一开枪,他们就立刻开火,打了苏军边防一个愣神,最终把这群入侵者赶跑了八岔岛。
岛上打了一架后,苏联的巡逻船还是不死心,他们四处转悠,想找在附近开平底船捕鱼巡逻的中国民兵,打算再惹点事,甚至还想抓人呢。
不过民兵们早就做好了准备,他们表面上在打鱼,其实平底船里都藏着步枪、手雷、手榴弹这些轻便的家伙什儿。对峙的时候,有个民兵眼疾手快,把手雷精准地扔进了苏联巡逻艇的船舱里,结果那艇就被炸沉了,苏联那边死了伤了不少人。另一艘巡逻艇一看情况不妙,也不敢再打下去了,立马掉头就跑了。
罗以民讲述自己的知青岁月
2003年,《党员之友》杂志里有一篇杭州知青罗以民写的回忆文章,讲的是他亲身经历的那件事。那时候,他和同学王祖荣一起开着平底船进行巡逻。
那天上午,他俩像平常一样,划着平底船到江上巡逻,压根不知道岛上已经打起来了。为了以防万一,船上备了两杆步枪、八颗手榴弹,还有一颗反坦克手雷,他俩也都会用这些家伙什儿。
刚巡逻没多久,他们就瞧见一艘苏联巡逻艇闯进了我们的水域,这艇前后都装着高大的射击枪,笔直地朝他们的小船开过来,看样子不怀好意。
两个人赶紧从船舱板下掏出藏着的武器,把手雷拼装起来,并把所有手榴弹的盖子都拧开了。他们“把两颗手榴弹别在腰上,另外两颗则拉掉拉环,搁在舱板上”。步枪里的五发子弹呢,早就装好啦。
他俩简短地合计了下对策:要是苏联的巡逻艇胆敢靠近抓人,他们就往船里丢手雷,再补上一颗手榴弹。这样一搞,巡逻艇估计就得歇菜了。要是没砸中,他们就把小船弄翻,跳进水里游回家。
看苏联巡逻艇的举动,好像压根儿没想到咱们中方民兵早有准备。那巡逻艇围着平底船嗖嗖地转了好几圈,可咱们那两个人开的平底船特别稳,船头一直对着苏艇,愣是没被苏艇搅起的大浪给晃倒。
眼看着苏联舰艇越来越近,用肉眼都能瞧见它那前后的高射炮还裹着炮衣呢,苏军士兵竟然还赤膊上阵。在巡逻艇的船头,立着一位军官,手里拎着一把铁锚,看样子是想先把铁锚扔到小船上,然后把船上的那两个中国民兵给带走。
当两艘船快靠近到大约40米远时,罗以民猛地拿起早已备好的手雷,摆出一副豁出去,准备硬碰硬的架势。
突然的情况让拿着铁锚的苏军军官吓了一跳,他大叫一声,然后转身就往巡逻艇的船舱里跑。那两个光着膀子的苏联士兵也连忙跟了进去,巡逻艇随即掉头,飞快地开走了。
这个剑拔弩张、眼看就要打起来的对峙场景,被中方边防战士用高倍望远镜看在眼里,并且仔细记录了下来。后来,罗以民因此受到了黑龙江军区合江军分区的表彰,他的事迹也成了那片区域里流传甚广的一个故事。
八岔岛之后的发展情况
说说八岔岛事件的整个情况,其实中方也没吃多少亏。但这件事里,咱们至少得反思两个地方。第一,咱们的民兵没按照军委说的自卫反击原则来做;第二,航标工作没处理好,让咱们在外交上挺被动的。
从早上10点起,苏联的炮艇和直升机就开始对八岔岛进行炮轰和恐吓。到了下午,还有接下来的两天里,一共有好几十艘苏联炮艇闯进八岔岛的水域,上百名苏联士兵上岸烧了不少房子。中方没有动武去阻拦这些进入国境、直接开到村子跟前的苏联军队,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冲突闹得更大。
所以,按照官方的看法,八岔岛那次人数少的打败了人数多的自卫反击行动,做得有点过头了。之后,这件事就很少被人提起来,好多人都不知道这事儿呢。
铁列克提发生的事情
1969年8月13号,在以前中苏有争议的那片铁列克提边境地带上,咱们的一支边防巡逻小队像往常一样出去巡逻,结果撞上了好几百名苏军,他们还带着很多重型武器埋伏在那儿。双方打了整整四个小时,咱们有三十多名巡逻队员英勇牺牲,铁列克提这块地方也被苏军给占了。这就是大家说的中苏铁列克提冲突。
后来的一些专家常常把这件事看作是珍宝岛事件后连带发生的事儿之一,中苏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僵,边界上还有好多地方有争议,打起来的可能性以前从没这么大过。因为珍宝岛那边“吃了大亏”,莫斯科那边放出话来,说要“一次性解决问题,消除隐患”。
后来,俄罗斯媒体在一篇回忆文章里说,那时候苏联和中国在争议的地方都建了哨所。在扎拉纳什科利哨所和铁列克提哨所之间的“石头山口”那段路,气氛特别紧张。那儿有条小路,中苏边防军巡逻时都会走,小路弯弯曲曲的,旁边有三个高地,大家叫它们“左高地”、“石头高地”和“右高地”。这几个地方到底是谁的,两边一直争来争去,也就是在那里,“铁列克提事件”爆发了。
8月13日早上,苏联军队派了两架直升机偷偷进入中国领空,在边境附近低飞查看情况。接着,有直升机帮忙挡着的苏联坦克和装甲车部队,突然攻击了在铁列克提巡逻的两个中国边防小队。其中一个小队,还有3名记者跟着,被敌人包围,全部壮烈牺牲了。
珍宝岛事件过后,铁列克提事件又给中苏关系添了一把大火。这事儿也看出了莫斯科那边的态度,当时苏联管事的国防部长格列奇科还嚷嚷着要对中国用核武器呢。到了那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的头儿柯西金去越南悼念胡志明,路过北京时,跟周总理他们见了个面。
之后,那个地方的紧张情况虽然好了一些,但铁列克提那块地方真正确定下来归中国管,要等到1999年年底哈萨克斯坦的头儿来中国访问之后。现在,以前打架的那个地方已经明确是中国的了,主要战场的那个没名字的山也改成了忠勇山,牺牲的英雄们都安息在托里烈士陵园里。
结束语
后来的很多资料和研究表明,中苏两国长时间对着干,主要是因为两边想法太固执,谁都不愿意让步。虽然两边都不想打大战,但也处不到一块去。这就是为什么珍宝岛事件后,冲突还是一个接一个。一直到八十年代,两国关系变好了,边界问题的谈判才开始正式进行。
参考资料:
《陕甘宁青新藏国防教育基地指南》;徐艳华编写
《新疆大事记 第二十五篇 对外交往篇》,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写小组整理。
《1969年的黑龙江故事》;党员之友2003年12月刊
《俄罗斯媒体讲述的中苏铁列克提之战》;来自《兵器知识》2016年第4期
力创配资-如何用杠杆炒股-配资公司官网网站-五倍股票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