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图片
最近是不是总觉得 “心里堵得慌”?明明没干啥重活,却累得眼皮都抬不动;晚上躺着翻来覆去,脑子像放电影停不下来;舌头两边还有淡淡的瘀斑,大便黏马桶不说,吃点油腻就拉肚子……
这可不是单纯的 “天热没精神”,是肝郁气滞把气血堵死了!
入伏前这几天,湿热交蒸加上 “木气过旺”,肝气就像打了结的毛线团,缠得人吃不好、睡不香。
别着急喝药,今天教你一个 “捏眉毛” 的小动作,每天 2 分钟,就能揉通肝、胆、膀胱三条经,把郁气、湿气、瘀气一起排出去,比喝疏肝茶还见效!
(戳上图,可进店)一、夏天的 “堵”,多半和肝有关
今年夏天特别 “反常”:四重木气叠加,就像给肝 “加了把火”,再加上湿热缠身,肝气很容易 “堵在胸口”。
中医讲 “肝主疏泄”,它就像身体里的 “交通指挥官”,一旦堵车,麻烦就来了:
堵在情绪上:烦躁易怒,一点小事就想发火,晚上越想越睡不着;
堵在气血上:舌头紫暗有瘀斑,胸胁胀得像塞了东西,女性经期还会有血块;
堵在脾胃上:肝木克脾土,吃点油腻就拉肚子,大便黏马桶,人越来越胖(就像门诊那个有重度脂肪肝的患者,其实是肝郁连累了脾胃)。
这些 “堵” 其实都是身体在喊:“快帮我疏疏肝!” 而眉毛,就是疏肝最方便的 “总开关”。
图片
二、捏眉毛
眉毛这块地方,刚好是膀胱经、胆经和肝经的 “交汇站”,捏揉时能同时疏通三条经,就像给淤堵的河道打开三道闸门。
尤其是这三个穴位,藏着疏肝的关键:
❶ 攒竹穴:先解 “心头火”
眉头凹陷处的攒竹穴,是膀胱经的起点,专门管 “肝火上头”。
《针灸甲乙经》说它能治 “头痛目眩”,生气时这里往往会有个小疙瘩(就是 “情绪垃圾站”)。
怎么捏: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眉头,微微向上提拉并打圈揉动,力度以 “酸胀但舒服” 为准,揉 1 分钟。
捏完会感觉眉心发热,心里的 “火气” 像被浇了盆凉水,没那么烦躁了。
攒竹穴的好处不止这一个,群里有个小伙伴,吃饭太快,导致一直打嗝,尝试了多种方法一直不见效,就点了一滴蓝色艾草精油在手指,按压揉捏了攒竹穴,打嗝就止住了。
原因也很简单,打嗝是膈肌痉挛,而攒竹穴属于膀胱经。
刺激攒竹 → 疏通膀胱经气滞 → 调节膈肌气血 → 缓解痉挛(类似“远程遥控”膈肌)。
图片
❷ 鱼腰穴:把郁气往下推
眉毛正中间(瞳孔正上方)的鱼腰穴,是胆经的 “中转站”。
胆经和肝经相表里,按揉它能把肝气从胸口往下引,缓解 “两肋胀痛”。
怎么捏:
从攒竹穴慢慢捏到眉中,找到最酸的点停下来,加重力度按 30 秒。
很多人按这里会疼,那是淤堵的胆气在 “松动”,坚持几天痛感减轻,就说明郁气在往下走了。
图片
说到鱼腰穴就必须提一下刮痧,去年有个朋友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她说:我洗脸时,眼睫毛掉的很多,真怕有一天我的睫毛就掉完了,有啥办法吗?
我给她的建议是: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用纯铜刮痧板,轻轻的刮眉棱骨,就是鱼腰穴所在的眉毛。
大约过了半个月多,她说:感觉这几天眼睫毛没咋掉。因此,有眼部问题的朋友,不要错过鱼腰穴。
图片
❸ 丝竹空穴:让淤气从两肋散
眉尾凹陷处的丝竹空穴,是三焦经的穴位,能把肝气从两肋排出去。
《针灸大成》说它 “主心烦不宁”,尤其适合总觉得 “胸口闷得慌” 的人。
怎么捏:
从鱼腰穴捏到眉尾,用指腹按压丝竹空穴,配合深呼吸 —— 吸气时按住不动,呼气时松开,重复 10 次。
按完可能会打个嗝,这是郁气排出去的信号,两肋会觉得凉凉的、松快多了。
其实身体很聪明,郁气、湿气堵久了,总会留个 “出口”—— 眉毛就是最方便的那个。
不用花钱,不用喝苦药,每天捏一捏,让肝气顺了、气血通了,这个夏天才能吃得香、睡得沉,浑身轻快过三伏~
图片
好物推荐①三伏灸,温通经络,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
②内附小钢珠,磁疗更舒服
③戳👇可直接进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力创配资-如何用杠杆炒股-配资公司官网网站-五倍股票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